收藏本站|欢迎光临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请收藏本站方便下次登录!

好身体,从改变德性开始 中华医学会著名心身医学专家何裕民教授教您不长癌的活法,畅销书《癌症只是慢性病》姊妹篇,解密性格与癌的关系,正能量巨人、职场导师李开复也会得癌,只有医生知道活到天年的智慧

现     价
29.9
作     者
何裕民著
出版时间
2013-10-18
ISBN
9787538464023
所属分类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120000
  • 印刷时间:2013-12-1
  • 开 本:16开
  • 纸 张:
  • 印 次:1
  • 包 装:
编辑推荐

    献给正在职场中拼命的白领和管理者们,上到大老板,下到小职员,都承受着巨大的生活、事业压力别给自己贴上“拼命”的标签,到头来赢了别人却输了自己的命   “癌症面前,人人平等。”李开复先生在微博上这样写道,因为不久前他被诊断罹患了淋巴癌。为什么这位正能量巨人、职场导师会患上这种恶疾?他自我反思,可能是自己的活法出了问题。他说自己一直“努力把‘拼命’作为自己的标签”,“坚持每天努力挤出来三小时时间工作,还曾天真地和人比赛‘谁的睡眠更好’、‘谁能在凌晨里及时回复邮件’……”最后,他总结道:“这种健康为代价的坚持,不一定是对的。”

内容推荐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身体的好坏跟德性没有特别重要的联系,总对坏心态会致病、会致人于死地的事实不以为然。不仅如此,面对现代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我们总是拼命、拼命、再拼命,用“革命者”的态度要求自己,把自己的肉体当作“钢铁之躯”!所以,当身体不舒服时,很多人要么靠身体天然的防御力消极硬抗过去,要么把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把希望寄托在昂贵的药物与过度的医疗上。总之,我们常常活在生命的衰弱和对死亡的恐惧之中,没有个快乐的人样。
  在本书中,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著名肿瘤专家何裕民先生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和自己多年的珍贵临床经验,为我们揭示出铁一般的事实:除了来自于自然的损害,癌症性格及各种坏心态才是对我们生命最大的威胁。
  如何防止癌症性格对我们生命潜移默化的毒害?何教授通过对当今不幸罹患各种癌症之人的心理、生理的科学分析,一一告诉我们改变癌症性格的迫切性和改变癌症性格的重要方向、方法。在一个个令人揪心、令人唏嘘不已的病案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死亡是多么地无常,也找到了远离死亡的路径。
  这是一本帮助我们消弭对生命无常怀有莫名恐惧的温暖之书。因为,“身体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完败于自己的强大好心态。”

作者简介

    何裕民,中华医学会理事兼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医学哲学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心理学》主编、《医学与哲学》杂志副主编,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点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组第一负责人,国家级规划大学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主编,世界杰出华人成就奖获得者。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自序】 好心态无病不摧
  肿瘤是我一直偏爱的临床领域。说起“恋上”肿瘤治疗,回忆起来还与1976年年初周恩来总理去世有关。周总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偶像,在我们的心目中形象高大,无人可比。刚惊悉他去世的消息时,全国一片哭泣呜咽声!他是死于膀胱癌的。那时ぃ天下人都知道他顶着巨大的压力,硬撑着不让刚刚建起的共和国大厦倾倒!那时,我已在临床上接触了一些因为生活或工作压力而生了癌的人。所以,当时我们意识到,周总理生癌症完全是被巨大的压力逼出来的!
  伟人之死,让身为年轻医师的我唏嘘良久!而伟人死于癌症后的一段时间内,病房里许多不该死的(至少不会这么快死的)癌症患者都纷纷“接踵”死亡。临终前我询问了几位患者,原因几乎一样:“总理都治不好,我们肯定不行了!”
  哀莫大于心死!可以说,是伤感与失望加速了他们的离去。从那以后,我萌生了从事肿瘤研究及诊疗的意愿,潜意识里也习惯于把肿瘤与压力、心理放在一起考虑。
  三十多年前,我阴错阳差地对心身医学思想产生了兴趣,并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自己的早期著作《心身医学概论》。我自己在临床及研究工作中也经常从心身相关的角度思考问题,每每获益良多。因为当时感到这里面大有文章,中医学在这方面可以和一些现代说法“对对话”!正是这一选择,使我在这一领域走得比较远,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包括从1993年起,我就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并从2006年开始连任几届主任委员至今;包括主持了全国相关大学教材的编写;也包括承担了《中华医学锌迫书》这部权威巨著中《医学心理学与心身医学》的主编工作(须知,在西医占绝对话语权的中华医学会及相关学科领域权威著作的编写中,由一个中医背景的编者担当此任,这是十分罕见的)。
  不久前,我更在本人主持的国家课题中,归纳出了“心身共轭”现象,肯定了心身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而且,很多情况下,是心理的因素更多地影响躯体(对此,书中做了介绍)。这就为临床治疗中关注患者心理、纠治其不良情绪、振奋其精神的做法找到了有数理研究结果支持的科学依据!
  上述思想认识,使得我三十多年来一直能以“心身共轭”的观念与视角去探讨、分析临床所见的各类错综问题。因此,也就常比一般的临床观察多了一些收获及感悟,常能从他人忽略的现象中看到某些重要联系,提出或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及线索,积累了不少第一手的资料与经验。

  我一直想写一本给患者本人看的,能帮助他调整心理、踊心态的科普书。倒不是为了著书立说,只是想把肿瘤与心理之间关系的系统认识,比较通俗地呈现给当事人(患者)及其家属,希望能普及这方面的常识,让人们可以运用基本没有“消费”(指不花钱)、没有增加碳排放的简单手段(即心理学、行为学等方法)来防范癌症的发生、发展踊虬镏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因为我一直坚信:好的医学,除了肩负合理治疗重任以外,要对患者“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给予患者必要指导与慰藉等,也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实话实说,我临床中治疗肿瘤的效果不错!很多危险的患者活了下来,故求诊者甚众。但并非本人有三头六臂,也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绝招!我自己清楚地意识到:之所以能够获得很好的疗效,除了我知晓中西医学之短长、讲究合理的指导思想与治疗方案、愿意借助各种综合方法等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心理纠治方面积累了优势与经验。多数患者经几次接诊后,罄硪跤按蟀朐葡雾散。因此,我的门诊被称作“快乐门诊”。本人绝非“精神万能论”鼓吹者,但许多癌症患者不是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源自癌症的“心理休克”,却也是铁板钉钉子的事实。“哀莫大于心死!”鉴此,对癌症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心理危机的拯救!然而,客观地说,蠓矫婢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做得非常不够,或者说根本没有意识到,当然也就无从做好它了!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发达国家也不过如此”。但请别忘了,发达国家往往有厚实的宗教精神支撑、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保障。这些方面,我们或是空白,或是残缺。因此,我强调,在肿瘤领域,是到了必须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不管是当事人本身也好,家属也好,医护人员也好,都有这个必要!且芸芸大众也有这个必要,因为生病谁都无法避免!你只要细细一留心,就会发现周遭常有人患了癌症,需要你有这方面常识去关爱他、帮助他!总之,本书P矶嗳嘶蛐砜梢运怠翱卷有益”!

关于癌症,要说的话题太多了!国内关于癌症的认知,还严密地笼罩在黑黑的阴影中,许多患者往往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无知、恐惧及因无知恐惧而引起的“瞎折腾”(包括过度创伤性治疗、无谓治疗和乱治疗等)!因此,作为医务工U撸我有义务传播关于癌症正确的认知与态度,帮助人们更好地防范癌症。即便是患了癌症,也应尽可能采取正确对策与态度,从癌症阴影中尽快走出,走向康复。
  有鉴于此,我产生了写一些这方面的科普读物的计划。几年前,我出版了《癌症只是慢性病》一书,颇受欢迎。许多患者视其为枕边书,因为它有助于解惑释疑,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癌症的本质特点。此后,又推出了《从“心”治癌》一书,这主要是给医生看的,也比较受欢迎。本书《好身体,从改变德性开始》及我的学生孙丽红教授写的《生了癌,怎么吃》等都可以看作《癌症只是慢性病》的姐妹唷OM这些书能为纠正社会上存在的一系列对癌症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与做法,对驱散笼罩在癌症患者心头的层层黑雾起到一丁点儿有益的积极作用,这也算是尽了我作为一名肿瘤医务工作者的义务。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会长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心理学嘈纳硪窖А分鞅
  何裕民
  2012年2月6日
  于上海

 

 好心态无病不摧
  肿瘤是我一直偏爱的临床领域。说起“恋上”肿瘤治疗,回忆起来还与1976年年初周恩来总理去世有关。周总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偶像,在我们的心目中形象啻螅无人可比。刚惊悉他去世的消息时,全国一片哭泣呜咽声!他是死于膀胱癌的。那时候,天下人都知道他顶着巨大的压力,硬撑着不让刚刚建起的共和国大厦倾倒!那时,我已在临床上接触了一些因为生活或工作压力而生了癌的人。所以,当时我们意识到,周总理生癌症完全是被巨大嘌沽Ρ瞥隼吹模
  伟人之死,让身为年轻医师的我唏嘘良久!而伟人死于癌症后的一段时间内,病房里许多不该死的(至少不会这么快死的)癌症患者都纷纷“接踵”死亡。临终前我询问了几位患者,原因几乎一样:“总理都治不好,我们肯定不行了!”

  哀莫大于心死!可以说,是伤感与失望加速了他们的离去。从那以后,我萌生了从事肿瘤研究及诊疗的意愿,潜意识里也习惯于把肿瘤与压力、心理放在一起考虑。

  三十多年前,我阴错阳差地对心身医学思想产生了兴趣,并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自己的早期著作《心身医学概论》。我募涸诹俅布把芯抗ぷ髦幸簿常从心身相关的角度思考问题,每每获益良多。因为当时感到这里面大有文章,中医学在这方面可以和一些现代说法“对对话”!正是这一选择,使我在这一领域走得比较远,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包括从1993年起,我就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并从2006年开始连任几届主任委员至今;包括主持了全国相关大学教材的编写;也包括承担了《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这部权威巨著中《医学心理学与心身医学》的主编工作(须知,在西医占绝对话语权的中华医学会及相关学科领域权威著作的编写中,由一个中医背景的编者担当此任,这是十分罕见的)。
  不久前,我更在本人主持的国家课题中,归纳出了“心身共轭”现象,肯定了心身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而且,很多情况下,是心理的因素更多地影响躯体(对此,书中做了介绍)。这就为临床治疗中关注患者心理、纠治其不良情绪、振奋其精神的做法找到了有数理研究结果支持的科学依据!
  上述思想认识,使得我三十多年来一直能以“心身共轭”的观念与视角去探讨、分析临床所见的各类错综问题。因此,也就常比一般的临床观察多了一些收获及感悟,常能从他人忽略的现象中看到某些重要联系,提出或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及线索,积累了不少第一手的资料与经验。
  我一直想写一本给患者本人看的,能帮助他调整心理、优化心态的科普书。倒不是为了著书立说,只是想把肿瘤与心理之间关系的系统认识,比较通俗地呈现给当事人(患者)及其家属,希望能普及这方面的常识,让人们可以运用基本没有“消费”(指不花钱)、没有增加碳排放的简单手段(即心理学、行为学等方法)来防范癌症的发生、发展,或帮助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因为我一直坚信:好的医学,除了肩负合理治疗重任以外,要对患者“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给予患者必要指导与慰藉等,也是医务工作者义不ù堑闹霸稹
  实话实说,我临床中治疗肿瘤的效果不错!很多危险的患者活了下来,故求诊者甚众。但并非本人有三头六臂,也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绝招!我自己清楚地意识到:之所以能够获得很好的疗效,除了我知晓中西医学之短长、讲究合理的指导思想与治疗方案、愿意借助各种综合方法等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心理纠治方面积累了优势与经验。多数患者经几次接诊后,心理阴影大半云消雾散。因此,我的门诊被称作“快乐门诊”。本人绝非“精神万能论”鼓吹者,但许多癌症患者不是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源自癌症的“心理休克”,却也是铁板钉钉子的事帧!鞍莫大于心死!”鉴此,对癌症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心理危机的拯救!然而,客观地说,这方面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做得非常不够,或者说根本没有意识到,当然也就无从做好它了!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发达国家也不过如此”。但请别忘了,发达国家往往有厚实的宗教精神支撑、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保障。这些方面,我们或是空白,或是残缺。因此,我强调,在肿瘤领域,是到了必须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不管是当事人本身也好,家属也好,医护人员也好,都有这个必要!且芸芸大众也有这个必要,因为生病谁都无法避免!你只要细一留心,就会发现周遭常有人患了癌症,需要你有这方面常识去关爱他、帮助他!总之,本书对许多人或许可以说“开卷有益”!
  关于癌症,要说的话题太多了!国内关于癌症的认知,还严密地笼罩在黑黑的阴影中,许多患者往往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无知、恐惧及因无知恐惧而引起的“瞎折腾”(包括过度创伤性治疗、无谓治疗和乱治疗等)!因此,作为医务工作者,我有义务传播关于癌症正确的认知与态度,帮助人们更好地防范癌症。即便是患了癌症,也应尽可能采取正确对策与态度,从癌症阴影中尽快走出,走向康复。
  有鉴于此,我产生了写一些这方面的科普读物的计划。几年前,我出版了《癌症只是慢性病》一书,颇受欢迎。许多患者视其为枕边书,因为它有助于解惑释疑,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癌症的本质特点。此后,又推出了《从“心”治癌》一书,这主要是给医生看的,也比较受欢迎。本书《好身体,从改变德开始》及我的学生孙丽红教授写的《生了癌,怎么吃》等都可以看作《癌症只是慢性病》的姐妹篇。希望这些书能为纠正社会上存在的一系列对癌症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与做法,对驱散笼罩在癌症患者心头的层层黑雾起到一丁点儿有益的积极作用,这也算是尽了我作为一名肿瘤医务工作者义务。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会长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心理学与心身医学》主编
  何裕民

  2012年2月6日

  于上海

 

【书摘】
  第一章 心态决定生死
  癌症是当今临床中的常见之病。2006年,卫生部公布的统计报告指出:“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调查显示,近三十年,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一、太较真,小心癌症上身
  “癌”字,原通“嵒”,与“岩”意近,取“坚硬之石”之意造字,是一个象形字。中医很早就有关于肿瘤的记载:殷墟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瘤”字;公元前10世纪的《周礼》中也已记有专治肿瘤的医生;汉代医学家刘熙提出:“嵒,肿也,凸凹起伏如山岩不平者,谓之嵒。”;宋代的《卫济宝书》开始明确用“癌”描述肿瘤类疾病……
  而对于癌症与性格、心理、情绪的关系,也很早就被注意到了。比如,宋朝的名医朱丹溪就指出,奶岩(乳腺癌)常常源于妇人长年累月地“不得于姑嫂,不得于公婆”,即长期的人际关系失调;西方医学之王盖伦也认为,郁郁寡欢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上,生了癌以后,心态如何每每决定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此,生了癌,怎么调整心态,非常重要!它往往左右着患者的生与死。
  癌从心生
  2009年3月8日,我在国家图书馆做完“癌症只是慢性病”专题讲座后,接受了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北京晨报》资深记者佟彤主任的采访。她提道:我在《癌症只是慢性病囊皇橹泄槟伤怠昂芏嘤衅执狂或精神分裂症的癌症患者,结果癌症不治而愈”,故提出一个命题:“我觉得人类的癌症好像不是长在身上,而是长在心上。等人失去正常意识了,‘自我’消失了,‘心’没了,癌症也就没地方生长了。您同意我的说法吗?”
  我回答说:“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组织中华心身医学分会的专家们编写《心身医学》时,就明确强调:‘癌症是心身相关性疾病’,癌症发生、康复过程中,心理因素、精神因素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并进一步强调:“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研究就表明:有偏执倾向、个性非常执着的患者常康复得很好,精0分裂症的患者也康复得很好。从这个角度讲,‘癌症不是长在身上,是长在心上’是有一定道理的。”
  事实的确如此。临床上,有两个极端:农村老大爷、老大妈,不太了解癌症实际情况,若能给予合理的治疗,常常能活得很好,有的可以活上10年、20年;另外,那些特别执着、特别理性、从容应对、追求某种事业,或者有点偏执倾向的癌症患者也往往活得很好。因此,说“三分之一的癌症长在心上”并不为过。它是一种形象而醒目的通俗表达。
  佟彤记者还画龙点睛地归纳告诫说:对于癌症患者,“信心有危机,无药可救”!
  完美有罪
  2008年夏天,一对高个子的母女千里迢迢从内蒙古来上海找我看病。其母60岁刚出头,患乳腺癌。我号了她的脉,紧而沉;与她对话,逻辑性很强。我笑着说:“您不是教师,就是会计师吧?”她大笑道:“我是学校校长。”我又细切其脉,深思一会儿,调侃地说:“您肯

 』故怯判愕吃卑桑俊彼惊呆了,说:“教授,您真神了!怎么这个都知道?我真是自治区优秀党员!”
  我笑答:“您做事这么认真、一丝不苟、追求完美,又理性、又投入,您不是优秀党员,谁能成为优秀党员?”她大笑后答曰:“我就是想不通,为什么我这种人会生癌?我为人既认真、投入,对所有人都真诚,又没有任何生活的坏习惯……”我释曰:“就是您太过于认真、投入、忘我、一丝不苟、追求完美,导致了您的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始终处于高度紧绷状态,内分泌易失调,免疫易受损,所以乳腺等器官受不了了,导致您比别人罹患癌症早了很多!”
  她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几个月(指确诊后至今),我尽管不很
  恐惧,治疗也很积极,但心中总有一个情结解不开——我怎么会生癌?!凭什么我会患上这个病?!这下好了,疙瘩解开了,原来是自己作的孽,自己长期透支了!好了,听您的话,我要好好接受治疗,痛改前非,换种活法,不再较真儿了。”她女儿也在一旁不断地说:“对,我妈就是认真!什么都认真、较真!”此番调侃加开导后,校长真的变了,现在康复得不错。
  过于认真、事事较真、追求完美,这的确是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从西医角度来说:这样的患者每每使自己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轴长期处于高张力的失衡状态,不仅透支了健康,而且容易发展成恶性肿瘤等健康大敌。中医认为:肝气久失疏泄,气机不利,气血凝滞,气结而痰瘀互阻,可致疾病,包括癌症。可见,过于认真、事事追求完美乃健康之敌,可不慎之?改之?换种活法扬弃之?
  “好女人”往往身体不好
  近来,一位刚退休的职业女性在先生陪同下找到了我。她开门见山就告诉我,她看过我的科普著作《癌症只是慢性病》,终于找到了自己反复患癌的根源。她是高级统计师,是某统计局的负责人(副职),刚满60岁。从1992年起,她先后生了4处癌,而且每处癌是原发的——先是右侧乳腺癌,次是肺癌,再是滑膜肉瘤,最近则又确诊为左侧乳腺癌。
  她自我解嘲地说:“我大难不死,但也屡教不改,一辈子就一个德行——较真!工作中,任何人报上来的统计数据我都不太相信,都要仔细复核一遍;别人做的所有事都不信任,家里的事也一样,总认为他们做不好。”她先生在一旁苦笑地说:“家里天天为小事闹得不愉快,但她很坚强,也很要强,人也很好!就是较真!所以癌症屡生屡治、屡治屡生……”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发现了一种奇特现象:城市中30~60岁上下的女性癌症患者(特别是集中在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胃癌患者)中,往往都是“好女人”。
  所谓“好女人”,表现为生活上一丝不苟,没有任何不良习惯;工作上认认真真,从不马虎;十分注重细节,有的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有的则有“洁癖”。可以说,70%的上述癌症女性患者都具有这些性格及行为特征。而城⑴性癌症患者又集中在三类人群中:财会或与数字相关的工作者(如审计、统计等),中小学教师,办公室的中低层管理人员。
  我们做过粗略统计,城市里这些职业人员在整个职业女性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35%,但临床女性患者中有这些职业背景者则占了70%以上!这不值得人们好好反思吗?
  诚然,财会也好,中小学老师也好,中低层管理人员也好,都有较为普遍的职业特征——不认真干工作不行,容易出差错,甚至会被“炒鱿鱼”;但这些工作的成果或结果往往又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或者说,干得好不好,有许多自己不可控的因素!如财务,涉及上上下下、内内外外;中小学老师面对的是学生,常常不是你教得好就升学率高;办公室中低层管理人员则受制于领导及杂事。这些都属于有较大责任、烦琐,却缺乏成就感、工作回报率低的职业。
  国外有研究表明:那些工作好坏等结果难以自我控制的高压力、低成就感、低控制力岗位工作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倾向,也更容易遭受挫折而处于精神紧绷状态。因此,从事这些职业的许多生性要强而认真的女性,只能试图以加倍的投入获得有限的回报或成就感。她们常常性子较急,生活与工作节奏快,无论在岗位上或在家中,少有闲暇时间。久而久之,对工作的认诨蚪险娣夯为对所有事情——包括生活中细小之事——较真和一丝不苟,这就形成了这些人的日常行为特点。若干年或20~30年后,常会因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的持久高张力和紊乱,导致乳腺、卵巢,甚至肺、胃等脏器的癌变。
  这就是我认为城市里70%的女性癌症患者是“好女凇钡拇笾禄理。
  “较真”没错,“和谐”才美
  对于这类情况,我在深表惋惜的同时,往往会对患者及家属诙谐而直白地说:“过去,我们的主流文化强调‘认真’。毛主席还说:‘天下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一丝一毫都不放过!而且,过去还强调:‘与天冢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不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其实是种‘战斗’文化的观点,适合于过去的战斗年代。今天,我们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当今的主流文化强调‘和谐’。所谓‘和谐’,说到底,就是讲究把握‘度’,讲究学会‘妥协’!而这首先就是自己要和自己妥协,自谟胱约骸讲和’,讲求一个‘度’,然后再和他人妥协,讲求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分寸。”我跟患者及家属讲了这理后,他们经常会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能接受。”
  其实,调整德性的关键,第一个就是拒绝传统文化辐射,学会必要的妥协。

书摘与插画